古代帝王如何避暑,古代人如何避暑

作者: 分类: 旅游景点 发布时间: 2023-06-12 14:35:01

盛夏来临,啥也不干站在太阳底下身上不一会也变得粘腻腻的,那在没有空调,没有电风扇的古代人们是怎么避暑的呢?在古代,平民和有钱人的避暑方法是完全不同的。平民百姓呢,避暑就老三样,蒲扇、绿豆汤和凉席,有时会加个西瓜调节调节,男子还可以光着背凉快凉快,古代女性就只能在家中硬生生挨过这酷暑了,而且古代大部分人都过着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小农生活,想象一下,穿着一层层的粗布长衫在烈日下劳作,回去了连个电风扇都没有,只能靠心静自然凉来消暑,别提多难过了。

但拥有顶级避暑待遇的还当属皇帝,皇帝从宫里到出行,都有一系列避暑方法,甚至还设立了冰政,也就是搬冰公务员,负责挖冰储冰,夏季的冰块,比黄金贵重,除了皇帝赏赐给一些官员外,其他的只能皇帝独享。夏季出行的时候,为了方便避暑,在皇帝途中落脚的时候会建行宫,除了各种避暑措施之外,防蚊虫措施也必不可少,皇帝和贵妃们还没到,顶棚竹帘便已搭好。

1、古代皇帝在夏天如何降温的?

唐代时,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用的凉殿,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。这种设备,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,用扇轮转摇,产生风力,将冷气传往殿中。同时,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,任其沿檐直下,形成人造水帘,激起凉气,以达到消暑之目的。到宋代,设计更精巧豪奢。宫女日夜不停的给皇帝扇风,用冰窖里的冰块降温,修建特殊的建筑进行防暑,到避暑山庄去避暑。

2、夏天皇帝如何避暑?

在古代这样一个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,而且衣服还要穿得非常多的地方,夏天真是一个非常难熬的时光啊,幸好古代还没有温室效应,所以温度也不像现在这么高,但是,热度还是会让人受不了的。特别是“娇弱”的皇帝。所以,皇帝除了皇宫以外,还会在别的地方修建行宫,一般来说,被用来当夏天的行宫的,都是一些依山傍水,冬暖夏凉的地方。那样的地方就是天然的避暑山庄,水多树多,自然就凉快得很。

3、古代帝王是如何避暑的

扇子是首当其冲的最简单趁手的消夏用品。因为挥动可以加快空气流动,使汗液蒸发、体表降温,又被称为“凉友”。扇子通常以鸟羽、竹制成。唐以前,扇子多以鸟羽为材,据说魏晋时期,身处炎热地区的吴楚之士常手执一把羽扇。汉代竹编的扇子,常见圆形或方形。扇子流行得非常快,唐朝时已比较普遍。据说那时还有用皮制成的扇子,飒然成风,格外凉爽。

唐大中年间,宣宗召翰林学士韦澳、孙宏进宫。二人刚落座,顿觉寒气逼人,其时,宣宗使人悬挂“龙皮”于亭中,所以可保持亭内凉温,龙皮的透气性还能使室内空气清爽。有人推测,龙皮很可能是蟒蛇皮,中国民间常见的竹帘,与此道理相同,不过更为朴素便宜。簟即凉席,古人常用藤、苇、竹等编织凉席,最昂贵的是象牙席。还有一种丝绢编织的凉席,在南朝梁人刘孝仪的形容中,使用时会觉得夏室已寒,想穿上冬天的裘袄,即便室外炎热如沸,也用不着扇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