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民俗服饰习俗发生变化体现当地民众的智慧

作者: 分类: 旅游景点 发布时间: 2023-06-17 13:21:49

在闽南一带春节期间各大乡镇都会举行游神活动,游神又称圣驾巡游、游老爷、迎老爷、游菩萨、菩萨行乡、抬佛、抬神像、神像出巡等等,人们在新年期间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,然后抬出庙宇游乡,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,寓意神明降落民间,巡视乡里,保佑村民平安。游神是东山岛春节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,每到游神之日,家家户户必早早在街头等候,只为一睹神像尊容,大轿经过时,街边的人们会燃放爆竹,有些虔诚的老人会包一点红包给大轿旁边的人,换得几颗福橘,福橘意味着来年平平安安,风调雨顺。

1、闽南民风民俗

服饰习俗随着思想,观念的进步,人们的服饰也跟着发生了变化。其中,闽南服饰中独具特色的是惠安女服饰,其最大特点是“衣短露脐,引人注目”。有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惠安女传统服饰的牲为“封建头,民主肚,节约衣,浪费裤”。此外,目前尚保留的民众有穿木屐、妇女、儿童戴手镯、脚镯等。建筑习俗建筑与百姓安居紧密相连,因此,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民间风俗。

仪式后,用丰富的酒菜款待建房的师傅,此外,还有木门槛上钉竹板、择地凿井觅甘泉等习俗。结婚习俗闽南的婚姻礼俗,自古以来遵循汉族传统的周礼“六礼”的基本程序进行,即纳采(即求婚)、问名(即女姓氏)、纳吉(定婚丧嫁娶)、纳征(婚成送礼物)、请期(通知婚期)、亲迎(迎娶)。其中,特别注重“迎娶”这一道习俗。新娘一般在婚后第四日回娘家省亲,称“做客”、“归字”。

2、闽南的地方习俗

百度搜闽南事爆料关。闽南地方习俗拜天公。许多研究华人文化的海外学者,在经过探索和思考之后,往往把自己关注的目光最终移向闽文化,其中闽南文化的注目度相当高。在日本学术界,但凡研究中华文化、汉文化、海外华人华侨等诸问题的学者,在从事台湾、香港研究之后,当学术氛围允许他们进入这里时,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把自己的关注点转向闽南文化研究。

至清代增设城北隅,并在四隅下设三十六“铺”,每铺下又分若干“境”。这就是今日在泉州常常听到的“铺境”、“三十六铺”一语的初始,以前七月十五日一天之内,人们完成在木主前祭公妈、在大门口祭普渡公两项内容。旧历十五祭祖先,旧历七月里以“铺境”为单位逐日轮流做普渡,据老人们的记忆,36个铺轮流做普渡是清末才开始的。据一些后世的文字资料以及老人们的口头讲述,轮流普渡乃起自清朝,因为祭祀行为集中、祭品的需求也集中,七月半市场供求紧张。